氣候相關風險管理


為了解氣候變遷對於企業帶來的相關風險與機會,聯發科技依據TCFD公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架構,分別針對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4項類別提出管理行動說明。


▌氣候治理架構

審計委員會為本公司風險管理之最高指導單位,依據「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識別「氣候變遷風險」,此議題由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依據 TCFD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進行重大鑑別與管理。環境工作小組每季定期向企業永續發展委員彙報公司營運據點氣候風險、能源效率等評估與計畫,以及供應鏈中的各項環境影響評估及目標設定,且每年定期向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及主任委員(副董事長暨執行長)彙報當年度執行計畫及檢視過去執行績效,最後將討論及執行成果每年定期向董事會報告。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評估

為全面評估氣候變遷可能對公司營運與策略帶來的風險與機會,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之淨零排放情境(Net Zero Emissions, NZE)、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之最嚴峻情境(SSP5-8.5)以及彙整半導體產業相關之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基於TCFD架構,識別與聯發科技及供應鏈最具相關性之氣候議題,包括轉型風險(政策和法規、市場)、實體風險(立即性)與機會(資源效率、產品與服務)。為進一步識別各項氣候議題在不同時間區間對公司的衝擊,我們將時間區間定義為短期(1-2年)、中期(至2030年)、長期(至2050年)。

▌重大性評估

參考 ISO 31000 風險管理框架,由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對應之相關部門資深主管與外部專家進一步考量公司產業性質,依職掌與專業經驗評估各議題之影響時間區間、發生可能性與影響程度,並經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跨部門工作小組彙整後根據各部門的評估結果進行排序,依評分結果區分為低至高度五個風險與機會級距,以建立聯發科技氣候風險與機會矩陣圖。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

●  氣候風險管理制度

聯發科技將重大氣候風險視為營運活動面臨之重大風險,納入組織既有之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中,依循公司規範之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整合涵蓋營運活動過程中所面臨之重大風險,由各營運單位負責實際執行風險管理計劃,包含風險辨識、針對風險進行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應變與控制以及自我監督。而轉型風險的管理更落實於供應鏈永續管理,以及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透過 ESG 三大面向進行供應商篩選,確認供應商的管理制度建立與組織編制、每年進行實地 / 書面稽核、安排相關教育訓練或改善會議,並舉辦供應商大會表揚鼓勵優質供應商;依照 PDCA 管理循環,以系統性的管理方法,保持環境保護目標與執行策略之一致性,並建立污染預防與改善機制,使聯發科技在環境保護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  營運與財務影響分析

依據上述結果,將排序前三項之氣候風險與機會進一步分析對公司與價值鏈潛在衝擊,詳述如下:

●  指標與目標

本公司訂定氣候相關指標與目標,於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定期呈報以追蹤績效與達成情形,詳如下表所示。同時為積極管理永續目標,將其納入本公司高階經理人績效與獎酬評估中,屬於永續發展目標環境面向的考量之一。

▌內部碳定價機制規劃

為積極提升減碳成效,本公司逐步導入內部碳定價機制,採影子價格法參考主要營運據點主管機關碳費訂定短期內部碳定價金額區間,規劃用於評估全球營運據點潛在面臨的碳成本、分析減碳措施效益以及其他氣候相關投資決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