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實踐
▌承諾與相關政策
前瞻性的創新技術不僅是為了成為產業領導者,我們更積極運用科技創新之核心動能創造社會影響力,藉由跨界整合,由「知識的普及」到「知識與科技的創新應用」,與社會共享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好處,讓更多人受惠於科技普及所帶來的機會,驅動更美好的未來。幫助下一個世代掌握科技創新的力量,在教育推廣、產業發展、社會人文等領域與社會共創更好的未來。
▌目標
社會創新 | 厚植社會數位科技應用能力,提高社會問題解決能力 ◢ 短期: ● 辦理競賽,提供提案呈現及精進平臺,預計為 15 個高潛力社會創新團隊提供技術、商業模式及社會影響力評估培訓 ● 組織跨界創新工作坊,促進新興科技與社會議題的融合,激勵創新解方 ● 舉辦Demo Day供團隊展示成果,橋接資源及發展機會,陪伴 1-3 個優秀計畫邁向落地實踐 ◢ 中長期: ● 扶持提案落地,建立具影響力的發展藍圖,預計五年支持超過 10 個可持續運作的高潛力社會創新團隊 ● 建立區域性社會創新網絡,連結 20 個以上之企業、NGO、影響力投資、公部門,促進資源連結與交流 |
科技扎根 | 培養掌握科技創新能力的下一代 ◢ 短期: ● 培養中小學科技課程基礎師資,預計每年培育約 60 位中小學STEM教師,提升教師科技/科學領域教師職能 ● 支持 45 堂科技相關課程/營隊/專題研究,提高學生探究與實作能力 ● 每年建構 15 個在地科學學習圈,以一校帶一校形式,形成可以在地運作、資源共享、課程共備的支持體系 ● 關注城鄉差異,至少 30% 保障名額,支持偏遠及弱勢地區的教師能力提升 ● 科技女力每年培力 30 組親子及 40 位以上大學女性,探索科技職涯的無限可能。同時擴大世代交流網絡,擴大企業同仁參與,形成類mentor支持網絡 ◢ 中長期: ● 協助中小學開設持續性科技應用社團或課程,預計五年支持超過 100 校開設持續性科技課程 ● 與時俱進,加速導入新興科技於教育現場(如AI),提升教師行政效率及教學效果 ● 建立社群或交流機制,支持 200 位教師持續增能 ● 追蹤調查,參與計畫的教師,教學落實的信心提高 30%,校園支持(含行政面與教學面)提高 20% ● 以研究為基礎,出版適用國內現狀的Girls! TECH Action科技女力白皮書,擴大倡議,與社會共享洞見與發現,為老師與家長提供能操作運用的案例,提升女性在STEM領域的參與度,促進女性在科技領域中扮演關鍵角色 |
人才培 | 高等教育與產學合作
◢ 短期:支持學術研究 ◢ 中長期:合作發展前端創新研究 |
公益及社會參與 | 持續支持藝文及教育相關活動 ◢ 短期: ● 建構夥伴網絡,含內部企業志工、外部NGO組織等,開展合作計畫 ● 推進企業同仁志工文化,促進社會參與 ◢ 中長期:深化網絡並強化在地連結,預計五年累積與 10 個在地組織團體啟動價值共創合作計畫 |
▌管理方式
權責單位 | ◢ 社會公益項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統籌規劃,定期報告董事會 ◢ 產學合作與大學及專業研發單位之合作:由前瞻技術策略平臺負責審訂計畫與監督執行 |
資源 | ◢ 經費:投入總經費新臺幣 3,730 萬元,其中 3,681 萬元以活動辦理、課程及獎補助、輔導內容等形式提供 |
溝通管道 | ◢ 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官網:http://www.mediatekfoundation.org/ ◢ 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ediatekfoundation/ ◢ 電話:886-3-567-0766 ◢ 智在家鄉入圍團隊工作坊、競賽網站、客服 ◢ 各項計畫之線上說明會 |
評估機制 | 參與者滿意度調查、影響力成果追蹤揭露 |
▌具體實績
社會創新 | 舉辦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智在家鄉」:2023年觸及全臺 128 個鄉鎮區,產生 314 個提案,9 個團隊賽後落地實踐。2024年,觸及全臺 179 個鄉鎮區,產生 362 個提案,11 個團隊賽後落地實踐。 |
科技扎根 | ◢ STEM造課師計畫:2024 年擴及全臺 42 間國中小 ◢ 全國小學科普實作獎勵計畫:擴及全臺 40 間小學 ◢ Girls! TECH Action 計畫:2024 年觸及全臺國高中女學生報名,甄選 31 位國高中女學生及其家長參與工作坊 ◢ 生成式 AI應用於教育現場:2024年推透過共享聯發科技智能助理平台(MediaTek Assistants),累計支持逾 101個高國中小班級運用生成式 AI 進行創新教學,鼓勵第一線教師探索新興科技應用於教學的可能。 ◢ 1+1科學圈計畫:2024年啟動,支持全臺 15 間小學 + 15間國高中職攜手合作科學學習計畫。 |
人才培育 | ◢ 鼓勵研發,支持 3 個校級創研中心響應、支持政府政策,與學校共組產學大聯盟;挹注經費與業師,扶植半導體學院。 |
公益及社會參與 | ◢ 志工活動:閱讀寫作計畫擴及 18 所中小學共 1,882 位學生,2024 年度出版中文作文集《愛在萌芽》。 ◢ 永續南州計畫:2023年贊助500萬,2024年贊助300萬。計畫長期關注屏東潮州、南州地區,師生與在地民眾約 2,165 人參與。推動在地文化深耕與教育扎根,舉辦美學培力課程、藝術家講堂與創作展覽,出版地方人物誌,舉辦各類在地藝術展演,支持屏東潮州與南州的在地文化發展與豐富藝術生態。 |
▌企業公益核心 - 以知識深耕臺灣的未來
有鑑於人才是競爭力的根本,聯發科技於 2001 年成立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核心理念是「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運作機制建立在社會創新、科技扎根、人才培育和公益及社會參與四大行動主軸之上,採用「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作為策略工具,系統性地規劃和評估各項計劃的投入、活動、產出、成效和長期影響,以確保資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並能夠持續最佳化執行效益。

▌數位社會創新
運用數位科技解決社會問題不是企業的專利,聯發科技相信每個人都有潛力利用數位科技創造無限可能,2018 年發起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智在家鄉」,鼓勵社會大眾為家鄉問題提供解方,支持入圍團隊將提案落地實踐。
● 智在家鄉
攜手生態系價值共創 以AI助力加速社會創新
數位科技是提高問題解決效率的工具,「智在家鄉」聯發科技數位社會創新競賽,以「每個人都應該為家鄉做一件事」的初衷為起點,號召社會大眾透過數位科技的創新應用,解決一個家鄉所面對的社會問題。「智在家鄉」攜手生態系ESG 夥伴 ARM、Cadence 及日月光,擴大社會影響力,成為全臺最大數位社會創新平臺,並結合聯發科技MediaTek Assistants 平臺提供參賽團隊運用,賽事初期吸引超過350 組創新提案,助力社創團隊加速社會問題解決。自 2018 年創辦至 2024 年為止,七屆共產生 2,534 個改善家鄉的提案。智在家鄉不僅止於一場比賽,過往 124 入圍團隊裡,其中 44 隊在賽後展現強大的落地實踐企圖心,獲得後續落地支持資源逐步落實,邁向有影響力的社會創新。

報名提案
2024 年共收到 362 個提案,超過 1,500 人參加,改善家鄉的提案遍及 179 個鄉鎮市區,領域觸及環境永續、高齡化人口、長照醫療、城鄉差距、傳統產業創新等永續發展議題,並呼應全球 SDGs 及 ESG。
徵件期培力
為擴大社會參與,首次提早於於徵件期提供提案培力工作坊,期待降低社會大眾在準備提案的門檻,因此分別安排「市場分析初探」、「社會創新提案工作坊」,引導學員探索議題及提案價值主張,以及社會創新提案要如何評估其可行性及市場需求。協助有興趣提案參賽的團隊梳理問題脈絡,為家鄉準備合適的提案。
輔導共創
為期兩個月的輔導共創中,由聯發科技與三家 ESG 夥伴企業共投入 24 位高階主管擔任 20 強入圍團隊業師顧問,並邀請 5 位新創社創組織的創辦人與核心夥伴擔任業師,以及安排共 3 堂的培力課程,幫助團隊加速落地發揮影響力。



與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重疊
與國發會所列出的 134 個地方創生優先推動鄉鎮區比對,2024 年智在家鄉提案共有 55 個鄉鎮觸及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其中以屏東縣 (10 鄉鎮) 最高,其次為高雄市 (8 鄉鎮) ,而聯發科技總部所在之新竹市周邊尖石鄉亦有智在家鄉提案產生。

了解科技對家鄉社會問題的影響力,請參考聯發科技2024永續報告書_CH6在地實踐6.1.1 智在家鄉
▌科技扎根
為積極回應全球數位轉型和人才培育的迫切需求,聯發科技透過策略性的計畫架構,為科技人才鏈厚植基礎,從「提升科技教學量能(教師)」到「擴大科技人才庫(學生)」雙軌推動,以期在科技人才生態系形成系統性的改變。2024 年科技扎根主軸及核心計畫內容如下:

● STEM造課師計畫
科技課程創新加速器 – 培力教師研發科技課程,支持學生用科技解決真實問題!
2024年邁入第四年的造課師計畫,持續支持校園內的機電控制程式、物聯網、AI 應用課程;科技作為工具能解決各領域問題,本屆造課師計畫「非科技領域」教師比例提升至15%,不乏自然老師帶領學生打造物聯網裝置進行科學實驗、英文老師用程式與學生共同打造單字複習機器人等,展現校園中科技應用場景的多元性。
對象 | 國中小對科技教育有熱情的教師。 |
培育方式 | 科技教學經驗豐富的第一線專業講師作為導師團,於暑假進行四日集中式培訓、寒假辦理回訓 交流、學期間進行到校交流及各類科技教育觀摩活動。 |
多面相資源 | 提供校園實踐開課、教師自主研究、參賽參展等獎金補助,以及聯發科技智能助理平台(MediaTek Assistants)使用費全額贊助。 |
計畫期間 | 1+1 年,教師參與一年後,可評估自身需求決定是否繼續參與第二年。 |
校友制度 | 兩年計畫畢業後成為「造課師校友」,不再提供經費補助但可持續回流造課師寒暑假培訓;以 2024 年為例,校友自主回流參訓比例近五成。 |
學習成效評估機制 | 透過寒暑假定期的學員調查,評估計畫支持機制與實際開課教學的落差,並透過影響力追蹤調查瞭解教學面實質成效。 |
● 1+1科學圈計畫
2024 年啟動全新計畫「1+1 科學圈」,以核心學校(國小)攜手夥伴學校(附近國高中職)方式,打造能在地運作的科學學習圈,將教學培力建構於核心學校,並串聯 1+1 學校學習資源的共享,以帶動偏遠地區學校有機會建構長期可延續的科學教學量能,使該校的老師與學生皆能普及受惠。
對象 | 1+1 學校為一組,一所國小 + 一所周邊國中 / 高中 / 高職 |
提供資源 | 包含計畫補助經費、教師培訓營、科普贈書等。 |
關懷偏鄉 | 保留超過 50% 入選名額給偏遠、特偏、原民與弱勢學校,保障教育部認定的偏遠學校外,同時 兼顧有迫切需求的非山非市學校。 |
● Girls! TECH Action 科技女孩未來設計工作坊
為積極回應臺灣人才發展的挑戰,鼓勵女性人才適性擁抱科技領域,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自 2023 年起推動科技女力計畫,奠基於國內外女力研究及活動觀察,聚焦中學親子,攜手頂大,學涯、職涯同步探索,舉辦國高中場的「Girls! TECH Action 科技女孩未來設計工作坊」。
從國內外文獻獲知,要建立對 STEM 職涯的興趣與自信,10-14 歲的階段是關鍵,因此工作坊參與對象將年齡下降到國中,並且邀請對於未來大學系所決策影響最大的關係人-家長一起參與,以期能建立女孩擁抱 STEM 領域的信心,同持建構身邊的支持體系。
對象 | 從國內外文獻獲知,要建立對 STEM 職涯的興趣與自信,10-14 歲的階段是關鍵,因此工作坊參與對象將年齡下降到國中,並且邀請對於未來大學系所決策影響最大的關係人-家長一起參與,以期能建立女孩擁抱 STEM 領域的信心,同持建構身邊的支持體系。 |
甄選方式 | ◢ 活動甄選國二至高一,親子 31 組,合計 62 人,以「啟發興趣、建立自信」為目標,舉辦兩日學涯探索及科技職場體驗工作坊。
◢ 考量北部以外的地區,女孩較少有機會接觸到科技領域的學習資源,因此保留名額給居住地偏遠的學生。本次有 48.4% 的參與者來自非六都的地區,並提供錄取者全額交通及住宿補助費用,減輕家庭經費壓力。 |
工作坊設計背景 | 為確保工作坊規劃能落實影響力目標,並得以評估後續成效,工作坊參考學術文獻與各國作法,歸納四大面向設計「Girls! TECH Action 科技女孩未來設計工作坊」,並據以觀察學員回饋,以獲得未來擴大影響力的規畫依據,期望為科技領域帶來系統性改變。 |
▌人才培育數位社會創新
● 投入產學合作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育
聯發科技自 2002 年開始投入高等教育產學合作,迄今已逾 20 餘年,由聯發科技前瞻研發中心 (MARC; MediaTek Advanced Research Center) 管理統籌高等教育產學研發合作。
MediaTek Advanced Research Center 執行內容包含前瞻計劃研究、創新研究中心運作、產學大聯盟、政府重點領域產業發展政策,同時也參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國際頂尖論壇、科技交流活動等,20 餘年來,合作單位遍及國內外,合作的學術單位包含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中正大學、中山大學、海洋大學、臺灣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Harvar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Oulu、Orego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University of Twente、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T Austin、New York Univsity、UC Berkeley、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Delft Univ. of Techn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Virginia Tech、KU Leuven及University at Buffalo等。
2024 年聯發科技總投入約超過新臺幣一億元於國內外各大學,透過產學合作,培育優秀人才,該年度各校學界執行產學計劃,總計發表了 170 篇論文、申請了 10 件專利、並參與各項比賽,榮獲33 多項競賽殊榮。2024 年執行多達 67 個產學計劃,其中 55 個國內計畫中,共有近 40 位同學於 2024 年進入聯發科技就業,另也有多達 27 位參與計劃之學生進入聯發科技實習。
▌公益及社會參與
聯發科技以積極的社會參與及公益支持行動,和社會站在一起。2024 年關注主題如下:
● 志工社
聯發科技鼓勵員工與社會互動,找到更多具體實踐愛心與回饋社會的著力點。2012 年正式成立志工社,期望透過組織系統化的管理方式,擴大聯發科技的社會影響力。志工社採取自主管理的運作模式,由社員主動關注各類社會議題,成立對應小組,以靈活應對社會需求。這種彈性的組織結構使志工社能夠更有效地回應社區多元化的需求,同時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社會責任感。此外,總部所在的臺灣地區在2015 年正式通過志工假政策,自 2024 年起全球員工志工假調整為每年 16 小時,鼓勵更多聯發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從中實踐自己的公民責任。
2024 年志工社計有閱讀寫作組、淨山淨灘組、浪浪關懷組、科技教育組,新成立環境教育組、關懷高齡組、職涯探索組,共 82 名志工投入、服務時數 2,089 小時。淨山淨灘組鼓勵員工參與竹南長青之森國際淨灘日,共同守護在地環境;環境教育組為鄰近總部的眷村歷史場域-新竹將軍村進行志工培訓導覽行動;關懷高齡組,於周邊社區舉辦超高齡社區照顧與關懷講座,服務當地上百位長者;職涯探索組陪伴身心障礙學生認識職場,啟發潛能,勇敢追夢,攜手探索多元未來。
● 公益活動
聯發科技透過長期投入公益活動,達到社會共融,各項計畫如下:

更多資訊請參考聯發科技2024永續報告書在地實踐章節